“上火了!”这是许多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吃多了“热气”食物,通宵熬夜、加班休息不足、酒喝多了等,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容易导致身体上火。

多数人上火了,只懂得一味喝凉茶,吃清热药物,却很少关注上的究竟是什么火?

什么是“火”
“上火”属于中医热证范畴。中医看来,火分虚火和实火。正常情况下,人体内的阴阳二气相互制约,即血液、唾液、汗液等人体阴液制约体内的阳气,一旦阴阳平衡被打破,人就会上火。
而以五脏六腑为纲进行划分,上火主要有胃火、心火、肝火、肺火、肾火五种。

火的虚实之分
所谓实火,通常是由阳气过盛、虚阳上亢引起的,出现咽干、口苦、面红、目赤、烦躁、易怒、大便干、小便黄等典型症状。
虚火,常见五心(两手心+两脚心+心脏)烦热、口腔溃疡等表现。
要治体内的这把火,就得先弄清自己上的究竟是什么火,如果不加以区分而盲目清火,非但不能下火,甚至火上浇油更伤身体。

上火症状大盘点
胃火
多由胃受热邪侵袭,或过食辛温香燥、嗜酒、嗜食辛辣食物等引起的。
胃虚火最主要的症状是口渴,大便有的时候也会干。另外最最典型的特点,是出现胃疼,有时候胃会不舒服。这个疼是什么呢?不是胃疼得直不起腰来了,而是胃总有饿的感觉,总是像没吃饱一样,可是吃饭的时候又不想吃,吃不进去。

胃的实火,除了牙疼、牙龈肿、有时会起溃疡以外,还会口渴,特别喜欢吃凉的,另外就是大便干燥。
肝火
多因七情过极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。熬夜、喜食油腻、辛辣之物亦可导致肝火大。
肝虚火主要症状为眼睛干涩、手脚心发热,烦躁。晚上有的时候会出汗,尤其是后半夜睡着的时候出汗。

肝实火主要症状为眼睛红、肿、疼以外,还会烦躁,容易发火。肋部胀痛,口苦,口渴,大便干燥。
肺火
肺火与饮食有关,肺胃郁热,吃的油腻、辛辣所致,过度的劳累、紧张、不充分的睡眠,气候干燥。
咽干疼痛、咳嗽胸痛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、口鼻干燥、潮热盗汗、手足心热、失眠、舌红。

肾火
肾脏一般不言火旺,一般都是因虚而导致火旺,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相火旺动。
肾火一般多为虚火,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、耳鸣耳聋、牙齿松动或疼痛、傍晚口干、烦热、失眠、盗汗、多梦、遗精,有时甚至尿道灼痛、腰膝酸软或胫骨痛、足跟痛。

心火
常因七情郁结、气郁化火,或火热之邪内侵,或嗜食肥腻厚味,及烟酒辛辣之物、过服温补药物,久而生热化火所致。
虚火表现为失眠、梦多、舌尖红、低热、盗汗、心烦、口干等。

实火表现为舌尖起泡,反复口腔溃疡、口干、小便短赤、心烦易怒等。

人体的降火穴位
清心热穴:小海、曲泽


清肺热穴:尺泽、鱼际


清三焦热穴:外关、支沟


清肝胆热穴:阳陵泉、太冲、行间
清肠胃热穴:曲池、合谷、内庭
清热解毒穴:涌泉、八风、耳尖、八邪

艾灸不但能驱寒,同时也能降火。寒是火之根,要想从根本上灭火必须先除寒。如果使用冷饮、凉药及降火茶等进行降火,只是表面暂时得到灭火,随后将死灰复燃,并且越来越旺。艾火通过作用,激发了真元的功能,真元有借助艾火力量去除寒邪,一旦寒邪被驱除,真元就会恢复“藏而不泄”的功能,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,上火症状也会随之而消失。所以,使用艾灸降火是治根之道。